用信息公开撬动企业治污




本报讯(通讯员  粤环宣)近日,省政府召开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协调会,要求推动企业“亮丑”公示污染排放和行政处罚信息,用好市场准入手段,促使环保不诚信企业“寸步难行”。

信息公开对企业治污能够起到多大促进作用?我国信息公开工作现状如何?28日,来我省参加“环保名人面对面”活动并在东莞讲座的的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公开可以撬动企业有效改善环境行为。
以品牌企业为基点撬动企业积极治污

马军认为,环保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在我国,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且公众参与不能简单停留在节水、节电的环保宣传或种花种草的绿化美化阶段,而是应该更深入参与到环保中,对排污企业、环保部门履职等进行监督,推动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

当然,要实现这种深度参与,前提是信息公开。

2007年,马军等人领导的国内21家环保组织发起了“绿色选择”的倡导,呼吁品牌企业关注其供应商的环保行为,不用污染企业做供应商,以此倒逼污染企业改善自身环境行为。马军指出,这一理念是以信息公开为杠杆,以大型品牌企业为基点,通过公众、媒体、政府等力量的监督,促进污染企业改进环境行为。大多数的品牌企业,其产品都以绿色环保为标榜,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曝光其供应链上的不环保行为,将能够促进品牌企业敦促供应商不断改善环境行为,维护其自身的产品形象。

“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当你拿到一个智能手机时,其背后产生了多少污染。”在马军看来,信息公开就是要把这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链接起来,促使公众提高环境意识,共同抵制污染,推动企业重视自身的环境行为。据马军介绍,通过几年的实践,国内有许多大型品牌供应商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改善,这些供应商一旦上了水污染地图,将无法接到订单。

“信息公开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治污,还能够激发我国的减排潜力。”马军提到,如果重点污染源都能够实现达标排放,我国减排工作将能够取得更大成效。信息公开就是将企业排污状况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公众的监督可以减少企业的超标排放等行为。另外,马军还提到,信息公开可以杜绝人为干涉,克服环保执法不严痼疾。

我国信息公开已有较大突破但仍任重道远
<p>“我国现阶段的信息公开工作虽然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飞跃。”马军表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测信息实时发布更是开创了世界先河。

马军提到,特别是最近几年,政府及环保部门在信息公开工作上,有着越来越开放的姿态,与公众形成了良性互动。例如2013年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就是在民间建言、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下实现的。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兴起之后,一些地区的环保部门也开始利用微博与公众进行交流互动。马军指出,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拓展了信息公开的范围,给公众了解政务信息更多便捷;政务微博作为倾听民意、征求意见的交流平台,贴近群众,提高了群众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度;政务微博作为微投诉信访平台,可与网上信访平台、信访部门及时联动、快速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环境违法问题。

不过,马军也提醒说,目前我国信息公开工作仍有许多路要走。例如,我国的环评信息公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缺乏信息公开的自觉性,不愿意公开污染信息;对于一些依申请应该公开的信息,相关部门也设置了很多限制条件。“

这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动力机制不足。”马军指出,信息公开之后一些地方的污染项目有可能面临关停的命运,一些新项目的上马可能会因此受到限制,这些都会影响到当地的GDP,这是一些地区缺乏信息公开动力的原因。

讲座全程录音